星尚网  >   资讯  >  正文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

玉树散章 (节选)

□祁发慧

天空上下难以言喻的非常之景

飞机在机场的鹅黄色中翘首而起,云在视感中涌现,繁琐的上机检查和候机带来的烦躁在机体的微微震动中抖落,慢慢有些金色的光如纱丝般时断时续,云雾在百折千回之后堆叠得绵软而蓬松,它们自由而闲逸潇洒。想着铁鸟在蓝天任我行的完全自由,实为多重规则下的随时改变,不由感叹水云之中一厢情愿的众多日常参照。

等着上机就睡觉的计划被高空中光芒的质感终止,飞机抬升,红黄色的光线穿过云层义无反顾地包裹着眼睛,无法裸眼直视的金黄喷洒过来,美丽的光环在机翼的金属外壳上翻滚出凉意,眯着眼睛纠缠在云与光的燃烧之中,那种前所未有的强烈把眼前的视野撕扯成血光。风云流动,飞机在运动中送走云朵,一群群的云团被挤压在机身之下,像草原一样一望无际。云端的线条像设计过的一样精巧,拿捏着各种不规则的连接和凝聚,分不清是增多还是减少,云团之上依旧是水洗般的蓝天。只是,这纯粹的蓝厚实得有些深邃,不禁感慨蓝天的神秘在于不可丈量的高度。坐在机舱尾部最后的位置,静止地看着空中不能触摸的景象速速而过,动与静之间的遥远是那样沉闷和新鲜。浓云翻滚时飞机的震动不由让毛孔收紧,在高空中人是无可依靠的,收紧的毛孔是身体不安宁的遐想。升降起伏,机舱外的自然秘密被耳鸣泄露,诚实的宣言从来都是由身体悄悄说出。

此行的终点玉树机场位于辽阔的巴塘草原,在第四次走向它的时候,意料之外的延迟盘旋让我开始从空中寻找它的踪影。欣慰于落座在这靠窗的位置且成功躲开巨大的机翼,这是多次乘机少有的幸运和宽松,自然会掏出飞行模式下的手机贴到机窗上,拍下难得的高空景象以填满日后的回忆。

天空消失的线索在机翼下地平线的变化中找到破绽,夏日的阳光挥放得太快,云层边线疏朗的空间缠绕出连绵起伏的山群,绿色在山峦之间肆无忌惮地铺开,河流是自然状态下的荡荡悠悠。仅有的地理知识提醒自己已经身处青藏高原腹地,这些山峦是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和唐古拉山系的各个分支,这些河流属于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飞机在涡旋时的倾斜微妙的视角,太阳、蓝天、白云、山峰均是伸手可得的亲密,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光影变换,不由在脑海中合成很久以前天地人神共欢的古老故事。看,不远处裸露山体的那座峰峦顶着夏日的雪白,有诗句说:“你从白头的巴颜喀拉山走来”,这样的山峰似乎保持着行走的姿态,饱藏着这个地区文化历史的深刻渊源;看,蜿蜒迈向远处的径流,在弧形与曲线间不急不慌地把江源故事演示得淋漓尽致,将高山的绿色缠绕得细密优雅;看,暗沉下来的天色有些风雨欲来的味道,却丝毫不惊动散落在绿地上的黑色斑点——牦牛——高原久远的主人可能向来就是如此气定神闲……纷至沓来的物景紧贴着眼球,却像是羞涩的脸庞一笑而过,在空中行走是个遥远的遐想,瞬间相遇而后错过是缥缈风景的移动,这样的动向同样适用于人生的诸多境遇,在天与地之间偶然摩擦出的感悟刈落之前的幽怨。

飞机真正降落前五十多分钟的延宕,终究把太阳遗落在一圈圈的徘徊中,与太阳和云朵分别的时候,呼啸着的铁鸟被大地稳稳地接纳。被预支时间的同伴们说着无辜的埋怨,现代人关于等待的弊病突显无疑,好在紧绷的感官终于可以慢慢回归原位。翻看手机上留下的影像,它们早就写在先人的羊皮卷上,传唱在祖辈生活的大地上,刻画在山川间的岩石峭壁上。是的,我们的行走不可能带走风景,我们会被风景和有关风景的记忆彻底地淹没。

古雅的颜色从歌者的目光中升起

零星小雨中我们寒暄着熟悉和陌生,暮色公平地将我们每一个人揽入怀中。同样的热情来自朋友们献上的哈达,虽然早已习惯这高贵的礼遇,却也不由自主地抚摸着脖颈间的这一抹洁白,然后取下折叠整齐,放在书包中最为干净的隔层袋中,这是从小接受的待物礼节,尤其是对待哈达、友人馈赠的精巧之物,必须这般对待不由申述和辩解。

坦荡的机场公路有些湿漉漉,中巴车透露的些许凉意将心事引向窗外。漆黑的大多数并不影响点点灯光从眼前簌簌而过,想起之前几次阳光正暖时路过的巴塘草原、禅古寺、巨大的黑帐篷、飘飞的五彩经幡,一系列色彩鲜明的图画连续而清晰地在眼前闪烁放映,它们仿佛是想象中的画面或梦境中的美妙风景,与转瞬即逝的美好吻合,似乎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占有它、记录它。相比较见异思迁式的回忆,在飞机上的俯视是一种奇怪的移动,路过是阳光、黑暗和行走共同的根本,它们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改变不为我们所知的精准,留下那一道道光和影讲述自己的无常。

街灯隔着黑暗绰约朦胧,青石板铺就的人行道在雨后稍有泥泞,一个惊醒的寒颤下不由捏紧衣角缩起脖子,寒气让人在神思抛锚的时候看见之前的等待,富有意味的问候到来,熟悉的声响追逐之前的延续。人是寻找新鲜的动物,黑色桃心的白底袜子在原木色的楼梯上留下异样的动感,闪出一个水钻样式的鹦鹉模样,乖张的爱好和情调似乎从未被外界阻隔。人生的相遇美其名曰有缘,胶合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彻底和柔软,每一个理性的疑问都被现实的不可说有力驳回,如果缺少预言的耳语,必然会落入往复不断的孽缘。

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固定不住推开又滚回来的闪烁记忆,还好被推门而进的长发男子吸引。沉甸甸的银质绿松耳坠点缀在左耳,脖颈间南红材质的念珠泛着年代久远的油光,白色棉麻质地的藏式衬衫袖口宽松——这是康区男子典型的扮相,他们特别懂得如何将自己收拾得端庄得体。清亮的歌声从古铜色的面庞飘出,他的目光微微向上,自我陶醉中有些寻找的意味,缩回用手撑着的下巴,和着歌者口中的旋律打着节拍,那些隐伏的情绪在长长短短的调子中皱起涟漪。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情歌是一种神奇的牵带,挣脱出更有意味的暧昧和特别的想象,悠扬的调子拆散时间,绵延拓展着已经发生的细枝末节。同样是不动声色的等待,在白天刻意制造的幽暗被记录成特有的密语,是的,他滑出人群的优秀被众人关注,却也在影子站起来的时候紧裹一身孤单。如今,故事成为歌声,饱满的沙粒感确保了不是幻觉,可传说的热烈不也是在蛰伏后烟消云散吗?

玉树是暮色中的故事。不厌其烦地追赶着自己的寓言,这个被称之为结古朵的地方有我错落无序的热情——原来,除了人以外,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由的。

向着天性播种靓丽韵律

歌者有变化,情绪开朗而眉头紧锁,一瞬间的爱恋之后挣扎与惦念并存,冗长的对白像极了酒后略显真诚的唠叨式表白,可以追忆的年华已流水般不可复返,他们必须平静地面对曾经和现在。美丽被严酷和繁杂代替,他们似乎已经没有耐性去绘制一个人与事的暗示,他们注视的对象必须提前获得结果,注定不持久的人儿会飘荡在脑后,丢失是成人世界荒唐的门槛,可是谁又能阻挡事情出现的开头呢?没拉严实的窗帘缝隙间可看到水汽笼罩的山体,云雾缭绕光影涂过,飘动的感觉适合讲述那些可以跳出普遍来看待的故事。

是的,特别容易把自己带进别人的故事就像讲述自己的故事,痴迷于自我的人儿都知晓命运的半径大抵如此。

清晨的水汽将花瓣压弯,草尖儿上落下的水珠把鞋面打湿,心里不禁有些戚然,好在果青村草滩的开阔特别适合情绪的回流。在城市圈了一个春和半个夏,走在山野里,气息在变绿,身体也是轻慢的舒展,我确信高山反应是由心绪和意志控制的。索性盘腿而坐,在这有阳光的地方慵懒着放松,隔着墨镜仰望太阳,心中的情绪被自然照得透亮,所谓两难选择也不过是想多迎合点萌动的想象;看远山中缓慢滑动在天空的云朵,没有翅膀却时时做出飞翔的姿态……换着角度拍下照片,发给远方正在经历酷暑的友人,无心透露具体的信息,只附上一句“我的此刻”,媒介时代所有的景象都得到了极致的清晰表达,无须多言就可维持搭配好的平衡。

隔着同伴行走在小河对岸,山间的流水是不容易被看到的,一不小心就先让脚丫子品尝了山间流水的清冽,且不说世事复杂难料,这天地间的自由都是自然制定的规则,只一念疏忽就有意外收获。伴着流水站在山腰看远处山顶风云集合列阵,看云静心也只是观察它们的一种状态,花儿栽在心中而流散需要时间,所有的开合闭启都由内心把守,可是这个心又有多少可靠?想起那些身心都格外忙碌的日子,心智凝固在那一个个细碎的棱角上不得平缓,偏爱野力十足的空旷景致,在这雪线上下的高地,想放空一切来填满城市中矫情的空格,这里可能会有战胜自己的力量。山底下帐篷中传出的声音穿过日光,剥离花草流水表面的光芒,在这样的地方,理性和清醒是一种错误,好友们在一起只有酒神气质才符合草尖上滚动的水珠的自由,高于云层的心情如轮回交叠,在这个迷宫般的世界,我们都是探索者,可惜我无缘始终生活在这里。

一只泰迪小狗偶然跑出让我笑出了声,它在这里显得特别不合时宜。高原的动物和植物向来有它独特的借助时间创造生长的轨迹,这只宠物小狗的出现有些消减草原野性的味道。帐篷里热气腾腾的牧息是我一直的热爱,牧人的手,质感温暖有力。预设的碰巧应验,踪迹却在不寻找的时候出现,天空蓝得没有一丝牵挂,真实的情绪是不能被放过的,至于那些纷纭的感受,早就在做出的姿态中芦花一般飘散。镜片被零星的雨点淋花,水纹中的景致像自己的梦,堵住那现实中的清晰。

7.1级地震十年后,青海玉树变成了什么样?| 每日影像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

记者:薛玉斌、张宏祥、吴刚、张龙摄影报道

2010年4月14日,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

2010年4月15日,一名消防战士在玉树县结古镇的地震废墟中搜寻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3)

2010年4月15日,四川消防铁军官兵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搜救。新华社发(肖洪环 摄)

十年前,这场灾难记录了刻骨铭心的悲恸与感动;十年间,新玉树在不屈不挠的奋斗中重生。这里凝聚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力量,焕发出无私奉献、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更彰显出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历史担当。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4)

2010年4月17日,在青海玉树经营灯具生意的安徽人王群群,望着搜救队员在废墟上搜寻她的父亲王殿美。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5)

2010年4月16日,灾区群众在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等待救援消息。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6)

2010年4月16日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拍摄的救灾帐篷。

灾后重建中,玉树藏族自治州重视绿色发展和补齐民生“短板”。从重建中无处不在的生态理念,到生态畜牧业、高原特色旅游的快速发展,玉树州在保护生态、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三江源留存了一笔循环永续的财富。

此外,每年统筹75%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项目,有效解决牧区群众生产、上学、交通、就医、养老等方面的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不断增强。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7)

2010年4月18日,四川内江军分区陆军预备役防化队员在玉树结古镇民主路地震废墟上消毒。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8)

2010年4月18日,在玉树县结古镇,几位受灾群众在废墟里收集自家的财产。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9)

2010年4月19日,在青海玉树机场,医护人员为在地震中受伤的10岁女孩才文德吉消毒伤口,她将搭乘军用运输机赴西宁接受治疗。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一所所现代化的校园、一座座崭新的医院、一排排牧民新居……如今,玉树州在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一个体现地域风貌、富有民族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玉树正走向未来。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0)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玉树市格萨尔广场。本报记者吴刚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1)

2010年4月19日拍摄的玉树结古镇。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2)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玉树市全境。本报记者吴刚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3)

2010年4月18日,航拍玉树。新华社发(苟宝刚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4)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玉树市一境。本报记者吴刚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5)

这是4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玉树市扎西大同村景色。本报记者吴刚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6)

这是重建中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一角。(2011年4月9日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7)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扎西大同村三社社长才哇在扎西科赛马场上观看村民训练马匹(4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8)

4月6日,一名环卫工人在玉树市扎西大同村的广场清扫垃圾。本报记者吴刚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19)

4月10日,在青海玉树,才仁俄赛和女儿在餐厅门口。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0)

4月6日,一名僧人在玉树市格萨尔广场前休息。本报记者吴刚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1)

4月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医生索南巴久(右二)与同事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2)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当地群众在扦插育苗(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3)

工作人员在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工作。本报记者张龙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4)

工作人员在玉树高原千亩林木良种繁育实验基地工作。本报记者张龙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5)

学生们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中刚友谊小学内上课。本报记者薛玉斌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6)

学生们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中刚友谊小学内上课。本报记者薛玉斌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7)

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寺全景(4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8)

一名僧人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格萨尔广场旁走过地下通道(4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29)

这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萨呼腾镇拍摄的震后重建的闹丛村格桑小镇(3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30)

这是4月9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玉树地震10周年祭究竟什么情况?玉树地震10周年祭事件始末(图31)

3月31日拍摄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街景。新华社记者 马千里 摄

玉树风雪转场路

新华社青海玉树2月23日电 题:玉树风雪转场路

见到查周,是在巴颜喀拉山脚下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清水河镇文措村的麦雄滩。

麦雄滩是此次玉树雪灾中化雪较快、接纳受灾转场外地牧民最多的地点之一。查周一家顶风冒雪,从100多公里外的玉树州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三社,赶着70头牦牛步行来到这片草场,足足用了40天。转场途中,30多头牦牛被冻死。

“多亏文措村的接纳,我最终保住了40头牛。”51岁的查周指着帐篷附近的牦牛说,吃到草,牦牛渐渐恢复了力气,再没有一头倒下。

今年年初,青海省玉树州遭遇重度雪灾,部分地区积雪深度超过半米,牲畜觅食困难,饿死冻死超2万头只。目前,当地灾情仍在持续。除了购买饲草料,雪灾区的牧民将牲畜赶往周边未被积雪完全覆盖的草场,进行自救。

22日,走进文措村。近期的10余场大雪已将大部分草场完全覆盖,反复冻融,积雪变得更加紧实,在阳光下泛出强烈银光。

翻过一座山头,眼前阳坡上的一大片草场映入眼帘,星星点点分布的蓝色救灾帐篷格外醒目。这就是查周一家“安营扎寨”的麦雄滩,这里已累计安置受灾群众163户。

十多天前,文措村党支部书记白尕召集村民开会,大家一致同意拿出30万亩草场,供受灾更严重的其他地区牧民使用。

查周如今所在的草场属于文措村的仓加。仓加第一次见到查周时就表示,“雪灾面前不分你我,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过难关。”

下午3点,文措村飘起雪花,气温急剧下降。迎风走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原,呼吸十分困难,面如刀割。在严酷环境下,个别因灾体弱的牦牛行走踉跄,几欲倒下。

转场的牧民白玛见状,忙将牲畜赶向帐篷附近,并在地上撒下干草供牦牛补充能量。

白玛说,他家住周边的清水河镇尕青村二社,此次雪灾中损失了30多只羊和4头牦牛。转场到文措村后,他购置了20多捆政府补贴的燕麦饲草,价格也比市场价低了近半。

掀开门帘,白玛家不到20平方米的帐篷里,一个简易煤炉上正烧着水,中午吃剩的方便面摆在炉旁,屋角堆放着一些草料和牛粪,两个男孩正趴在床上写作业。白玛介绍,10岁的旦周才仁和8岁的罗松才仁,都在称多县文乐中心寄宿学校就读。

看到,两个孩子有点羞涩。交谈中,旦周才仁有点兴奋:“政府的叔叔们帮我们找到了有草的地方,帮阿爸把草料运到家门口,还发放了雪靴!”

“现在不愁雪灾,就愁寒假作业没写完,因为快开学了。”身旁的罗松才仁有点俏皮。转场的生活还是比较简陋,但孩子们还是沉浸在假期的快乐中。

离开文措村,见到一辆竖着鲜红党旗的皮卡车停在路边。驾驶员扎西索南是中国人保玉树分公司的核保员。

扎西索南告诉,此次雪灾清水河镇共有2262头牲畜死亡,8名核保员不舍昼夜地工作。目前已核查2160头牲畜,保险金在近期就会拨付到受灾群众手里。

据称多县委书记尼玛才仁介绍,在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及牧民群众的自救互助下,此次雪灾严重但损失较轻,较过去同等灾害减损90%以上。“抗灾工作仍将持续。5月底前,我们将密切持续关注灾情变化,全力帮助受灾牧民挺过这个难熬的严冬。”尼玛才仁说。(完)

'); })();